低碳環控型溫室設施結構、光伏一體化關鍵設備等一批綠色重大設施設備技術取得突破;立體栽培、樹式栽培、工廠化栽培、景觀設計栽培等關鍵技術和配套設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;智能化生產管理控制、新型水肥一體化、作物生長信息監測等智能設備加快推廣;適合溫室大棚特殊作業環境的小型起壟覆膜機、輕簡化移栽機、溫室采摘軌道運輸裝備、穴盤播種機、智能打藥機等實用機具廣泛應用……
設施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發展方向,發展設施種植機械化,是推進設施農業轉型升級、邁向高質量綠色發展的現實之需。近年來,我國設施種植農業機械裝備技術不斷突破,設施種植綜合機械化水平逐年提升,綜合機械化水平由2014年的30.1%提升到目前的45%左右,我國設施種植機械化已從起步轉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。
設施種植機械化的加快發展,離不開持續增強的技術支撐能力。近年來,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已征集遴選16個設施種植機械化典型案例和57個先進適用設施蔬菜種植農機化技術裝備,每年舉辦“農機推廣設施日”活動。各地通過設立示范基地或專項資金,與相關科研院所加強合作,開展設施農業全程機械化集成配套試點示范,利用培訓班、現場會、展覽會等多種方式,開展設施種植技術裝備宣傳與推廣。去年9月,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司組織農機農藝及科研推廣方面的專家成立“設施種植全程機械化專家指導組”,技術支撐能力明顯增強。
“農業農村部農機化總站指導各地立足主要品種規模種植與關鍵環節,加快構建區域化、標準化、規模化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,總結提煉推介了7個設施蔬菜機械化生產先進模式和模式簡圖,‘設施茄果類機械化生產技術’入選農業農村部2023年主推技術。推動‘十四五’期間創建一批設施種植全程機械化示范縣,加強全程機械化典型示范引導。”農機化總站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同時,設施種植標準、農機推廣鑒定大綱體系日益完善。《農業機械分類標準》把設施種植機械單獨列出,分為4個大類10個小類46個品目,涵蓋設施栽培裝備、食用菌生產設備、智能監控設備、農作物廢棄物處理等專用裝備。我國發布設施農業專用裝備行業標準34項、農機推廣鑒定大綱17項、專項大綱11項,比2015年翻了一番。
設施種植機械化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,但距產業需求還有較大差距。例如,不同區域、作物、生產環節間機械化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,設施結構宜機化條件差,種植技術集成配套能力弱,適于機械化作業的生產模式不多,適用裝備較缺乏,規模集約化程度低,服務體系尚不健全。農機化總站相關負責人表示,接下來將堅持“農藝—農機—設施”融合發展,按照“四分”原則,分類施策、因地制宜,持續完善與構建設施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,加大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應用力度,突出試驗鑒定技術保障,為補貼政策實施提供有力支撐,補齊設施種植農機裝備應用短板,強化設施種植生產社會化服務,推進設施布局標準化、建造宜機化、作業機械化、裝備智能化和服務社會化發展。